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周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十五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華佗的生平和成就。2了解佛教傳人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簡要內容。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觀察漢代造紙圖,了解造紙的工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2通過對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得以傳播的原因及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社會意識理論分析歷史文化現象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秦漢時期的科技,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了解司馬遷撰寫史記的經歷和史記的內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求真求實的學風,注重學習與實踐的結合。重點難點:重點: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華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漢時期的發展情況;司馬遷和史記。難點: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及其影響,樹立正確的宗教觀。教學過程一、知識點梳理(檢查學生課前預習) 1、造紙術: 時期,人們已經懂得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宦官 改進造紙工藝,使其成為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2、張仲景是 名醫,著有 ,被后世稱為 。華佗是 名醫,發明了 ,創造 出 用來強身健體。 3、史記的作者是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該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 ,記述了從 到 時約3000年的史事。 4、道教于 末年興起,張角創立太平道,張陵創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張騫通西域后通過 傳入中國的, 時,逐步傳播開來。二、造紙術的發明自主學習課本,回答以下問題1、 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用什么材料來書寫?答:甲骨、青銅器、竹簡、絲帛2、 蔡倫改進造紙術后,使用什么為造紙原料?有什么優點?答:原料: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優點:質量提高,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3、 造紙術的發明有何意義?答:第一,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文明進步。第二,有利于解決人類清潔衛生問題。教師講解:造紙術的傳播,造紙術由我國傳遍世界,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三、張仲景和華佗自主學習課本,回答以下問題1、 中醫學理論的建立在什么時候?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疾病癥候;提出對癥下藥;提出“治未病”教師講解:華佗經過多次試驗,終于把麻醉藥試制成功。他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sn)。他讓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覺,再剖腹開腔、割瘍洗腐,用桑皮線縫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后世尊之為“神醫”“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四、 歷史巨著史記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回答以下問題1、 司馬遷曾為李陵案辯護激怒漢武帝而被關押,遭受宮刑,但他在命運的災難前卻仍堅持完成歷史巨著史記,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答:我們應該學習司馬遷的堅持真理、忍辱負重、吃苦耐勞、百折不饒、持之以恒的精神。2、 魯迅先生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你怎樣看待這句話呢?答:既是史學巨著(紀傳體史書典范),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史記佳句欣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五、 道教和佛教自主學習課本,完成以下表格教別發源地創立/傳入時間信仰對象教義佛教道教思考:我國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總是積極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發展,你知道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嗎?答:在封建社會,勞動人民遭受剝削壓迫,感到無法解脫,佛教和道教的說教,使人們在思想上得到安慰,麻痹了斗志,放棄了反抗,安于命運,有利于封建統治者統治人民,因此受到統治者的支持。6、 小結7、 課堂訓練1在古代四大發明中,影響最為久遠,且對文明發展作用最為顯著的是A指南針 B造紙術 C印刷術 D火藥2近來在我國一些地方發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傳染病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古代“醫圣”的醫學著作是A.本草綱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傷寒雜病論3、下列哪一項是華佗的醫學成就( ) A.望、聞、問、切四診法 B.唐本草 C.傷寒雜病論 D.麻沸散4、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通史是A漢書 B后漢書C史記 D資治通鑒5、東漢時期,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聯錯誤的一項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B張衡創造“五禽戲”C華佗制成“麻沸散”D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動腦筋:有一部電視劇描寫了秦漢時期劉邦的夫人,也就是后來我們所說的呂后為了躲避戰亂,逃到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這個場景符不符合歷史實際?答:不符合。尼姑庵是佛教寺院,佛教是在西漢末年才開始傳入中國的,秦漢之際中原地區不可能有尼姑庵。導演不了解歷史,鬧了笑話
- 關 鍵 詞:
-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部編版七上 歷史 15 兩漢 科技 文化 教案 老師 獲獎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