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2.5《生物的變異》教案(錢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蘇教版22.5 生物的變異教學設計【設計依據與構想】“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趣味和意義的活動,能夠瞬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興奮度,令精神和身體同時進入學習狀態,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是在前面已經了解了遺傳的一些相關知識之后,來了解有關生物變異的一些知識。基于本節課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應盡量直觀,從學生自身出發,利用簡單易懂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參與活動激發興趣嘗試調查體驗探究感悟生命收獲自信。首先通過調查活動來解決本課的一個難點:認識生物的變異現象。通過學生的調查、分析來認識人體的各種變異現象,然后師生共同討論,進一步理解生物的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這一理論,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再利用逐步探究,設置多個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教材分析】一、核心思想教育目標1、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明生物變異現象(2)能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3)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1)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2)通過正常紅細胞與鐮刀型紅細胞分析鐮刀型紅細胞是課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3)實踐探究新知的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并在活動中鍛煉發展自身的能力。(2)通過調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樹立良好的科學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3)通過袁隆平的故事使學生對生物變異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以學生的獨立探究為主線,通過學生對探究結果的分析討論,掌握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21教育網2、難點: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三、教學方法講授、演示與討論相結合四、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情分析】由于學生對前面第二節人的性狀和遺傳和第四節遺傳病和優生優育的知識有所掌握,所以這節課采用分析資料,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班上交流學習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懂得生物界既有遺傳也存在變異,學生有了遺傳的知識作為鋪墊,通過身邊實例變異現象順利引入生物的變異知識的學習。學生身邊生物變異的事例很多,加之十五六歲的學生好奇心都較強,都想知道“為什么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等有關生物變異的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舉例生活中常見的生物變異并解釋什么是生物變異,一步步拓展生物變異的知識。 同時,學生接觸此知識或例舉生活中有關變異的現象時,比較好動,甚至容易展開激烈的爭吵,這種好動與爭吵正是學生對此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對此教師要加以引導學生討論并組織好教學的氣氛。【教學流程】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引入:自然界生物變異現象課件展示:玫瑰、菊花、玉米棒、三口之家兄妹四人等照片和圖片。說明:地球上物種豐富,充滿變異變異存在于不同物種之間,也存在于同種物種之間(圖片展示) 觀看課件,同時思考生物界中存在的變異現象。小調查:列舉人體性狀的變異1.調查人類性狀的變異:推選一位學生作調查員,走上講臺面對同學,統計與這位同學相同的三對性狀:耳垂、卷舌、單雙眼皮。2.引導學生針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3.提出問題:調查結果說明了什么?1.調查員先報告自己有無耳垂,同學中與之相同的起立,統計人數;2.調查員再報告自己是單眼皮,站立的同學中與之不同的坐下;3.調查員再報告自己能否卷舌仍然站立的同學中與之不同的坐下;4.最后統計與調查員相同的三對性狀人數讓學生積極參與。2生物變異的特性引導學生對上述調查和觀看的照片、圖片得出結論師生共同總結:生物界存在著變異,變異具有普遍性。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3.變異的原因課件展示:1.白化病患兒家庭圖片;2.生活不同的雙胞兄弟圖片。讓學生分析性狀不同的原因通過討論得出變異原因:1.遺傳物質改變;2.環境改變。4.生物變異的類型出示課件: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圖片;2.同卵雙生兄弟生活環境不同圖片學生討論得出:遺傳物質的改變可遺傳的變異;環境不同不可遺傳的變異課外知識的補充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學生在了解袁隆平的故事的同時受到情感教育。5.變異對生物生存的影響課件出示:1.小麥矮桿抗倒伏圖片;2.玉米白化苗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小組討論:“生物的變異都是有利的嗎?”從而師生得出結論: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6.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1.太空椒;2.高產抗倒伏小麥;3.高產奶牛。使學生懂得:人類利用可遺傳的變異能培育出新品種,利用有利的變異為人類造福。7.變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提出問題:生物為什么能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進化發展的呢?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由于生物產生的各種變異,經過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長期選擇的結果。如果沒有變異,就沒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8.拓展延伸提出問題;:變異給自然界和人類帶來什么呢?讓學生討論總結:好的一面:物種進化;培育生物新品種,造福人類;壞的一面:生物患病;害蟲進化;出現畸形生物或畸形器官,給人類帶來危害。9.課堂訓練課件展示學生練習題學生舉手回答或搶答或集體回答10.歸納總結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2.你還有哪些不足?師生共同完成:本節的知識要點。(板書完成)【板書設計】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一、生物變異現象二、生物變異類型三、生物變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教學感悟與反思】生物的變異選自蘇教版中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2章第五節。 遺傳和變異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遺傳討論的是基因穩定傳遞的一面,變異討論的是基因發生改變或基因組合的改變,這種變化必然導致親子代之間性狀的差異。在本節中,特別提出生物的性狀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環境影響,使學生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和遺傳與變異問題的理解更加全面。本課課題雖然是講變異,但是決不能脫離了遺傳,所以在講課過程中要不斷地融入遺傳的思想。基于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讓沒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學習。本節課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重在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和思維活動,通過大量圖片和實例緊緊圍繞“人有變異, 動物有變異,植物也有變異”等問題進行碰撞研討式思維活動,使學生很快明白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變異,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現象。從學生身邊入手-同班雙胞胎的照片(恰好本班有一對雙胞姐妹),讓學生找出不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同感,學生很容易明確變異存在的普遍性。本節課的學習是圍繞生物的變異展開的,通過知識的遷移從“生物的相似現象是遺傳”,不難歸納出“生物性狀上的差異現象就是變異,從而歸納出“變異”的概念;通過鐮刀型貧血病、小麥矮桿抗倒伏、玉米白化苗等知識講解,讓學生懂得變異的類型和變異對生物生存的影響;通過我國太空椒、高產奶牛、袁隆平雜交稻的介紹使學生懂得變異能培育出新品種,同時滲透愛國情懷和尊重科學的教育;通過學生的討論,相互交流理解,適當的進行案例分析使學生明白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最后安排了課堂練習,讓學生搶答、集體回答、或指定學生回答,學生參與度高,學生掌握度好,收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總之,課堂上我多設計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都能有所收獲。當然在最后感悟生命的環節里,可能理論的高度沒上去,但我希望能與學生共鳴,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所幫助。2019.5.
- 關 鍵 詞:
- 生物的變異 蘇教版八下 生物 22.5 變異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最新標簽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5課室內空氣污染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2課有效應對挫折
- 有效應對挫折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1課防范校園暴力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0課注重家庭安全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3課消除厭學情緒
- 消除厭學情緒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課讀書須得法
- 讀書須得法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3課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
- 堅強應對家庭變故
- 川教版八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2課體育運動安全
- 川教版生命.生態.安全八年級下冊第5課常見慢性病及預防
- 戲劇筑夢
- 逃生自救要科學
- 善待同學
- 火險預警早知道
- 防恐防暴有辦法
- 川教版五年級下冊生命.生態.安全第1課化石的故事
- 化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