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5.3《免疫》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三節 免 疫一、概述本節是蘇教2011課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二十五章“疾病與免疫”第三節的內容,是新課標確立的“健康地生活”這一主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之后。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之一是接種疫苗,那么,疫苗為什么可以預防一些傳染病呢?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關知識。本節內容的概念多,名詞多,又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體、特異性免疫等,因此,怎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是本節面臨的最大難題。二、教學目標分析(一)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1、能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名稱及功能。(2、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3、會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4、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會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2、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養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免疫知識的學習,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2、通過學習免疫對人體的利和弊,學會一分為二地辯證地看待問題。(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1、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區別。(2、免疫的含義及功能。教學難點:(1、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區別。(2、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間的關系。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七年級下學習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經結合人體生理的內容學習有關衛生保健知識,但不系統和全面;學習免疫的知識必須以七年級下冊人體結構、生理及上節課傳染病等知識為基礎,學習本節內容,還可以為學生日后珍惜健康,關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八年級學生仍然是感性思維強于理性思維,學生不易理解本節內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動的卡通動畫,盡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另外,八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主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課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分析歸納、班級交流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在教學中,盡量多地提供給學生具體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和分析,主動地建構概念。運用生動、風趣、活潑的語言感染學生。充分解讀課本上卡通插圖的含義。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一些器官結構的形狀、位置和功能。通過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整個教學過程以形象的動畫設計和卡通圖片,配合教師生動的比喻、舉例,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特異性免疫”“抗原”“抗體”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并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啟發引導法、多媒體演示法、合作交流法。教師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及教具。學生準備:復習傳染病的知識。六、教學過程:1、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一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人體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問引出閱讀看圖問:問看圖指出過渡看圖講:問:講解問總結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嗎?當一個人因腎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醫生是否可將任何一個健康人的腎臟移植給病人呢?為什么不能?為什么會出現排斥反應呢?這與人體的免疫有關。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境中健康生活,是因為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第96、97、99頁,結合圖片,思考:(課件呈現問題)1人體有哪三道防線?2 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區別是什么?3 這三道防線哪道是非特異性免疫,哪道是特異性免疫?(時間5分鐘。)引導學生閱讀第97頁的教材看圖并出示課件圖25.8,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將病菌掃地出門,以什么形式排出體外?為什么不可以隨地吐痰? 人體內還有消化道黏膜、尿道黏膜皮膚破了的地方特別容易感染、化膿,為什么?沒有關系,還有第二道防線。圖25.9吞噬細胞從哪兒來的?血液中有幾種細胞?那吞噬細胞是怎么回事兒?(是白細胞的一種)吞噬細胞吞噬病菌時,自身也會受到損傷,聚集在傷口處,形成膿液。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狗會經常用舌舔傷口,這對傷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釋?外界的病菌很容易進入眼內,但人很少得眼病,為什么?當侵入人體的病菌數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時,前兩道防線無能為力了,第三道防線就該閃亮登場了。免疫器官有哪些?(課件展示各器官形狀和位置)免疫細胞指的是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刺激病原體A( ) 淋巴細胞 產生 (抵抗病原體A的特殊蛋白質)即 (二者結合)刺激 病原體B( ) 淋巴細胞 產生 (抵抗病原體B的特殊蛋白質)即(二者結合)抗體、抗原的概念上述圖解中的抗體、抗原分別是什么?得過麻疹的人一般不會再得麻疹,而患過感冒的人還會再患感冒,為什么?1.天花病毒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能產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體嗎?2.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3.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完成表格:(出示課件)師生共同完成。(知道。)(不能。)(會出現排斥反應。)帶著問題認真閱讀,積極思考。看圖思考(痰液)真正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了第一道防線的保護。)(血液)(三種)(唾液中的溶菌酶)(眼淚中的溶菌酶)前半問,仿照書中的天花病毒的例子容易解答,后半問就有點難度了,學生進行大膽的推測后,找到了答案。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時進行行為習慣教育培養識圖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形象的圖形講解,學生易于理解。適時地呈現概念,并加以應用,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出示課件,,師生共同完成下表: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范圍對多種特異物某一異物或抗原特性非專一性專一性形成生來就有的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強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組成功能組成功能組成功能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免疫概念功能計劃免疫2. 教學流程圖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人體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七、教學評價設計評價細目自我評價信息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交流與表達能力查閱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收集的資料對所學的知識的學習、理解的幫助是否能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名稱及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八、教學反思本節“免疫和計劃免疫”內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詞多,又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材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力求上課時語言生動、風趣、活潑,盡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先從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整個教學過程以形象的圖片,配合教師生動的比喻、舉例,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特異性免疫”“抗原”“抗體”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并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最后,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在學習集體中展露自己的才華,同時教師也在角色扮演中對學生的認知過程規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長進一步了解。本節課不足之處在于教師提出的有些問題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足,便急于總結定論,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安徽省滁州市第八中學 蔡傳江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