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一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第10課《分一分》【教案】.doc
單元第三單元 玩中學課題分一分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嘗試多角度、多種方式對事物進行分類。2. 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能把探究過程中學到的分類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對事物進行分類。3.能從多角度、多方式認識一個主題;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4. 初步了解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重點難點1. 利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式,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物體分類。2.能準確找到分類標準,知道一種分類方法只能有一個標準。3.學會小組合作與交流。教學準備教師:積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椎體、球體),以上積木借用數學教具中的“幾何形體模型”盒;各類鉛筆;課件。學生:自己的書包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性備課實物導入(3分鐘)1.圖片出示小鹿文具店和小熊文具店,引起學生關注。2. 將自己觀察到的和同學們分享。3.如果老師要去買鉛筆、橡皮等多種文具,你們能告訴老師去誰的文具店買嗎?為什么?小鹿文具店 小熊文具店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總結,小鹿文具店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擺放的整齊有規律,非常容易找到不同的文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給物品分類。(板書課題:分一分)1.學生觀察、表述兩個文具店的整體印象,并給出合理建議。2.學生表達清楚選擇小鹿文具店而不選小熊文具店的理由。3.學生初步感知分一分就是把有相同特點的物品放在一起。合作探究(約23分鐘)活動一:觀察這些積木,試著把它們分一分?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一號材料盒里的積木的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相同 ,有哪些不同?怎么把它們分一分?2.以小組為單位,將有相同特點的積木放在一起,試著把積木分一分,并說明分類的理由。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討論注意要輕聲,團結合作,小組長分配好任務。(2)討論完以后迅速安靜坐好。3.小組匯報:說一說你們組是怎么分的?學生匯報總結,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及時點撥,按顏色、形狀等分。學生總結把相同顏色(或形狀、大小)的積木放在一起,就是在分類。4.教師引導總結:分類時,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活動二:給鉛筆分類,有幾種分法?各小組拿出二號材料盒的鉛筆。1.教師出示要求:觀察鉛筆,可以怎樣分類,并說出自己分類的標準,看哪組的分法又多又合理。2.孩子們先說一說可以怎么樣進行分類,然后分一分。3.學生匯報,教師課件演示分類。(按照顏色按照有沒有橡皮擦按照有沒有削筆頭按照長短4.對比思考:這種幾分法,得到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5.引導總結:分類時,每一種分法只能有一個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活動三:給書包里的物品分類1.觀察書包里有哪些物品。2.說一說平時怎么整理書包的?感覺怎么樣?3.學生交流經驗,重新整理書包。4.說說現在是怎么整理書包的,跟之前比有什么好處?5.評價學生的分類情況。強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主學習】1.學生觀察積木的特征,說說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學生交流將要怎么把積木分一分。【合作探究】1.學生按活動要求給積木進行分類。2.學生匯報分類方法和理由,初步體驗分類。【分組交流】1.學生初步了解分類概念。2.根據教師引導知道分類時,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合作探究】1.學生按活動要求給鉛筆分類。2.學生匯報多種分類方法和理由,并在小組內分類。【分組交流】根據對比分類結果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分類時,每一種分法只能有一個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自主學習】1.學生介紹自己書包里的物品,說說以前的整理方法。2.分組交流,學生重新整理書包。實踐應用(約11分鐘)(一)回顧知識,總結梳理。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2.根據板書,學生總結知道分類要有一個標準。(二)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分類?有什么好處?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2.教師圖片展示補充:圖書館的書、冰箱、衣櫥、垃圾分類等。【自主學習】1.回顧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由回答。拓展創新(約3分鐘)課下請同學們整理家中的玩具或幫媽媽整理廚房,分類擺放。【課后拓展】課下整理玩具或幫媽媽整理廚房,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設計分一分分類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不同。 一次分類,只能按照一個標準。教后反思